近幾年來,缺氧危險作業造成的傷亡事故屢有發生,究其原因,除安全方面的管理措施不到位之外,缺氧環境本身的特點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
一是缺氧環境形式的多樣性。它可能是任何封閉的空間,地上、地下的各類設施,各種塔、罐、槽、溝、井、管等氣體容易滯留的設施。對這樣門類繁多的空間形式,相應的管理規程不可能將其一一列出,這就促成了實際作業中,其危險性不易被識別或容易被忽視的特點。
二是形成缺氧環境的偶然性。曾有過1名工人在水表井中窒息死亡的案例。其原因是由于一個老鼠入井后死亡,氧化作用耗盡井內大部分氧氣,造成了缺氧環境。河南某紙業公司的事故,也是由于池內剩余少量紙漿發酵耗盡氧氣造成的。這類事故的發生,往往給人一種非常意外,很難預料。
三是窒息性氣體的隱蔽性。一些常見窒息性氣體,如氮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在常溫、常壓下都有無色、無味、不易被察覺的特性。它們的比重和空氣很接近,較易滯留在一些密閉的空間,不加留意,很難發覺。
這些特點對進入缺氧環境的作業人員的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如不加警惕,甚至會出現上述的多人連續進入、窒息死亡的嚴重后果。為規范缺氧環境作業,杜絕此事故發生,我國在1988年已經頒布了國標《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8958—88,對缺氧環境下的安全作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在認真學習國家有關法規,總結各類事故教訓,確定防范措施的過程中認識到:要真正杜絕缺氧環境這一“殺手”給作業人員帶來的危害。
上一篇:有關于安全鞋的一些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