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質產品制造企業作業場所存在許多化學毒物,尤其是涂膠、噴漆和晾漆環節產生的化學毒物對工人的危害更為嚴重。近年來,油漆工職業病事件頻繁發生。據國家環境監測中心公布的數字顯示,每年因接觸油漆而發生的中毒死亡人數多達11 萬人,其中油漆工所占的比例最大。
目前,木門行業的油漆工大多是“自學成才”,缺乏職業安全與健康意識,不懂得自我保護,這就為健康留下了隱患。木門行業為何“有毒”?
油漆中含有大量易揮發的化學物質,包括各種溶劑、樹脂和膠。經有關部門檢測,每個木制品企業至少存在15 種化學毒物,最多的可達31 種。木制品行業化學毒物超標現象普遍存在。苯、甲醛、苯胺和二異氰酸甲苯酯等4 種高毒物質超標的問題尤為嚴重。
在木制品行業中,苯超標的企業占木制品企業總數的89.0%,最高超標121.5倍;甲醛超標的企業占木制品企業總數的76.9%,最高超標116.0 倍;苯胺超標的企業占總木制品企業總數的70.0%,最高超標130.1 倍;二異氰酸甲苯酯超標的企業占木制品企業總數的77.3%,最高超標3.1 倍。
這些高毒物質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它們通過呼吸道、皮膚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呼吸系統、造血系統等造成損害,嚴重的甚至會引起中毒或者死亡。
油漆工長期接觸的低濃度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甚至還會影響人的下一代的生長發育。大量的醫學檢查證實,油漆工患肺癌和膀胱癌的概率較高。
一般來說,如果企業按照規范的行業標準進行涂裝,就可減少油漆工職業病發生的幾率。但是,如果企業忽視油漆工的健康,不采取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那么,職業病將會成為油漆工人群的常態。特別是一些不規范的企業聘請的油漆工往往都是剛從農村出來的打工者,他們沒有接受任何正規培訓,缺乏安全防護意識,更容易導致中毒事件發生。企業需從哪些方面著手?
木質產品制造企業在治理高毒物質的工作中,要抓住噴漆、涂膠和晾漆三個環節。特別是噴漆環節的治理,更為關鍵。在治理的過程中,企業應該加大哪些方面的工作力度?
之一:改善工作環境。相關法規規定,在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場所,必須安裝機械通風設施,降低空氣中含苯化合物的濃度,使有毒物質的危害控制在
國家衛生標準以下。所以,有涂裝作業的木制品企業必須設置獨立的噴漆間,不得與其他工序混用;噴漆間必須采用上進風下出風、正負壓相結合的通風方式,保證空氣新鮮、通暢;噴漆間必須使用水簾(水幕)降毒和流水排毒的措施,保證噴漆間毒物及時排出;噴漆間內應設置沖洗設施,墻壁和地面的油漆污垢必須定期進行清理。
之二:為員工配備防護用品。企業必須為從事噴漆、涂膠、晾漆等作業的工作人員配備符合《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和《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GB/T18664)要求的防護服、手套以及防毒面具,并督促其正確佩戴使用。工人操作時應戴防毒口罩,在特殊環境下,工人須使用送風式面罩。企業要對生產方式和工藝過程進行改革,提高機械化水平,盡量使操作工人不接觸和少接觸有害氣體。
之三:定期健康體檢。企業要對接觸高毒物質的工作人員每年進行至少一次的職業健康體檢,并依法組織從事涂裝工作的人員進行崗前、崗中和離崗職業健康體檢。同時,還要按照法規要求,做好勞動用工、工傷保險、環境保護等工作。
油漆工安全意識需提高
職業病防治專家指出,涂裝人員要學習職業危害防護知識,了解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知識。
預防涂料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降低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如果涂裝現場通風條件不好,在涂裝一段時間后,油漆工人應當在通風處休息一定時間。此外,油漆工人應盡量避免皮膚和溶劑、涂料等有毒有害物質接觸。為此,油漆工人在涂裝時應自覺采取必要的勞動保護措施,例如穿戴工作服、防毒手套、防毒面具、口罩和防護眼鏡等,盡量避免涂料直接接觸皮膚,防止有害氣體直接進入呼吸系統。
涂裝完畢后,油漆工人應及時清理工具及殘余材料,封閉漆桶和溶劑桶,擦試涂料的回絲,及時處理掉廢布頭等工業垃圾。
油漆工人要避免用有毒溶劑(如含苯量高的溶劉) 洗手,不要在施工現場進食,飯前或下班后要用肥皂洗手、洗臉并換下工作服。
同時,企業管理機構、行業協會和職業安全衛生監管機構要加強行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維護油漆工人的健康權益。
上一篇:身邊的救命“神器”——家用防毒面具